2024-04-04
清明: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日對酒》
(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
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
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
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
一滴何曾到九泉。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原綠野恣行時,
春入遙山碧四圍。
興逐亂紅穿柳巷,
困臨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醉,
只恐風花一片飛。
況是清明好天氣,
不妨游衍莫忘歸。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
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
遙聽弦管暗看花。
元日哭先大人
(清)周淑媛
一夜思親淚,
天明又復收。
恐傷慈母意,
暗向枕邊流。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
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萬株楊柳屬流鶯。
清明
(宋)王禹偁
無花無酒過清明,
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
曉窗分與讀書燈。
開啟
清明來歷
清明節(jié),又稱踏青節(jié)、行清節(jié)、三月節(jié)祭祖節(jié)等,節(jié)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jié)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jié)。

踏青
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xiàn)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nèi)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jié)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fā)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北京白云觀前也有群眾騎馬擊球之典。清代天壇一帶也還有馬球運動,直至清中葉之后,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現(xiàn)了仿古馬球運動,使這一古老的體育運動在絕跡多年后重又出現(xiàn)在中華大地上。
秋千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jié)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之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fā)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蕩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yǎng)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植樹
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jié)叫作“植樹節(jié)”。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掃墓
掃墓是清明節(jié)最重要的習俗,清明掃墓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時才時開始盛行,一直流傳至今。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是最大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時,人們通常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并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等。

END